top of page

CPO重塑AI時代半導體生態

新竹,2025 年 10 月 13 日 – 隨著人工智慧(AI)算力需求呈指數級增長,傳統數據中心架構面臨巨大的能耗與頻寬瓶頸 。之光半導體(Latitude Design Systems)創辦人兼技術長陳昇祐博士,日前應華南永昌證券邀請,以「CPO 現況與未來發展暨矽光子晶片 EDA 設計解決方案」為題發表專題演講,為專業分析師與法人代表深入剖析光電共封裝(Co-Packaged Optics, CPO)技術如何重塑產業格局,並點出潛在的市場與投資機會。

CPO 現況與未來發展暨矽光子晶片 EDA 設計解決方案

CPO:AI 時代的必經之路與投資邏輯

陳博士開場即指出,AI 基礎設施的運算與互連需求已遠超傳統模式所能負荷。在由數十萬個 GPU 和數百萬個光收發器組成的「AI 工廠」中, CPO 不僅是技術演進的選項,更是突破「功耗牆」的物理必然路徑,其核心優勢在於將電氣路徑從數百毫米縮短至不到一毫米,從根本上降低訊號損失與功耗。

他進一步說明,透過將光學元件與 交換機晶片或是AI 處理器緊密封裝,CPO 方案能夠顯著改善傳統可插拔光模組所面臨的功耗瓶頸,為尋求高效能與永續發展的雲端服務商(CSP)提供了明確的投資誘因。


市場與技術路線之爭:垂直整合 vs. 開放生態

陳博士分析了當前的市場策略與競爭態勢。他表示,半導體巨頭們正圍繞 CPO 技術形成兩大核心陣營,這也是需要關注的關鍵趨勢:

  • NVIDIA 的垂直整合帝國: NVIDIA 將 CPO 視為其 AI 平台(如 Rubin)的核心戰略。透過與台積電(TSMC)的深度合作,採用 3D 混合鍵合與微環調變器(MRM)等技術,NVIDIA 旨在打造一個從晶片、光學引擎到系統軟體的端到端封閉生態系。此模式雖然技術挑戰高,但一旦成功,將形成極深的護城河,鞏固其在 AI 領域的領導地位。

  • Broadcom 的開放聯邦: Broadcom 則扮演「水平賦能者」的角色。其以 Tomahawk 6 等商業晶片為核心,推動開放乙太網路標準,與廣泛的生態夥伴合作,旨在將乙太網路打造成通用的 AI 互連標準。此策略為市場提供了多元選擇,避免單一供應商鎖定,符合大型 CSP 的長期利益。


陳博士也提到,除了主流的矽光子技術,部分廠商正探索其他顛覆性路徑。例如,微軟的 MOSAIC 和 Avicena 的 MicroLED 技術,憑藉其極高的能源效率和密度,為短距離晶片互連市場帶來了新變數,是值得關注的技術萌芽。


價值鏈重構下的投資新地圖

CPO 的興起正改變光通信產業的價值鏈。陳博士強調,傳統的「光模組為中心」模式,正在向交換機晶片與光引擎共同封裝、光電整合的 CPO 為中心轉移。這意味著價值將從下游模組組裝,顯著向上游環節集中,形成新的熱點:

  • 先進封裝廠: 隨著異質整合成為主流,掌握 2.5D/3D 封裝技術的晶圓代工與封測廠(如台積電的 COUPE 平台、日月光等)將承接技術壁壘最高的環節。

  • 關鍵元件供應商: CPO 時代對光學元件的性能與可靠性要求極高。能提供高性能雷射光源(如 Lumentum)、高精度可拆卸光纖連接器(如 SENKO)和光學引擎的廠商,將直接與 ASIC 巨頭綁定,獲得先行者優勢。

  • EDA 軟體與測試服務商: CPO 設計的複雜性已超越傳統單點工具。陳博士展示了之光半導體的 PIC Studio 平台,其能夠提供從元件、光電整合鏈路到系統的緊湊連貫的設計流程,並能有效解決光電協同設計的挑戰。跨領域整合解決方案的 EDA 廠商,成為新供應鏈中的關鍵「粘合劑」,其價值不容忽視。


他總結,儘管 CPO 的普及面臨散熱、可靠性與製造良率等挑戰,但市場預測顯示其爆發式成長已箭在弦上。他建議行業應密切關注 NVIDIA Rubin 平台、台積電 COUPE 平台等關鍵里程碑,並審慎評估不同技術路線背後的商業策略,以捕捉這場由矽光子技術驅動的所帶來的豐厚回報。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