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矽光子技術賦能AI運算:之光半導體解析CPO關鍵突破與供應鏈的產業機會

之光半導體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陳昇祐博士,於群益證券科技講座中深度解析矽光子技術與CPO在AI時代的關鍵角色。之光半導體/提供
之光半導體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陳昇祐博士,於群益證券科技講座中深度解析矽光子技術與CPO在AI時代的關鍵角色。之光半導體/提供

AI模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,驅動資料中心架構走向AI工廠,光學互連的技術路線走向關鍵的十字路口。於一場由群益證券科技為特定貴賓舉辦的閉門講座中,受邀的之光半導體(Latitude Design Systems)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陳昇祐博士指出:「CPO不僅是技術演進,更是AI算力基礎設施的供應鏈的價值重新分配。


各大雲端服務供應商為建構更龐大的AI叢集,正積極尋求光互連的解決方案,CPO只是其一,另外LPO,OIO以及OCS都在大廠的技術選項中,前後發展或是並存,以克服傳統電訊號互連的限制,這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鏈,特別是台灣,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與挑戰,也對供應鏈各層次供應商的價值分配產生相當不同的影響。」


技術路徑分歧:產業巨頭與晶圓代工的策略佈局

在眾多光互連方案中,光電共封裝(CPO)因其極致的整合潛力而備受關注,產業鏈中的主要參與者正循不同路徑探索最佳方案:


系統與晶片巨頭的策略分野:

AI運算晶片領導者為其大規模加速器叢集,專注於開發具備高度靈活性與可維護性的光學互連方案,以支援未來超大規模部署。

網路交換晶片龍頭則聚焦將光引擎與交換器ASIC整合在同一基板上,追求極致的端口密度與每位元傳輸功耗的降低。部分整合元件製造商(IDM)則憑藉其深厚的研發實力,致力於提升光電元件的整合度,例如開發整合式雷射光源,從根本上簡化封裝的複雜性。


晶圓代工的技術路線:

部分代工廠憑藉其頂尖的邏輯製程與先進封裝技術,為客戶提供將矽光子晶片與運算晶片進行異質整合的強大平台,實現極致系統效能。另一些代工廠則推出專屬的矽光子製程平台,提供功能完備的製程設計套件(PDK),支援多元化的光學元件,以滿足不同應用的客製化需求。


應對光電整合挑戰:之光半導體EPDA平台賦能設計實現

光電整合的挑戰,在於同時處理複雜的物理串擾與量產瓶頸。之光半導體的EPDA平台為設計團隊提供應對此系統性難題的關鍵輔助工具:其核心模擬工具 pSim Plus 能進行光電晶片整合與先進封裝的寄生效應聯合模擬;設計佈局工具 PhotoCAD 搭配 pVerify DRC 進行矽光子晶片布局的設計規則檢查與錯誤修復,以利實現可製造性設計(DFM)。此整合流程從源頭導入可測試性設計(DFT),全面應對測試挑戰,加速產品化進程。


掌握本土優勢,迎接矽光子黃金時代

陳昇祐博士總結道,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生態系中,擁有最完整的先進封裝、測試與製造供應鏈。面對CPO時代複雜的光電整合挑戰,之光半導體的EPDA平台,扮演著加速創新的關鍵賦能者角色。透過提供世界級的EPDA設計工具,之光半導體協助本土產業鏈將其既有的製造優勢,無縫延伸至新興的矽光子領域,共同掌握AI時代光子解決方案的巨大商機。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